在我們高校很多博士生都跑去行政崗了,他們拿的不比我們科研崗少
【資料圖】
如果喊你轉崗,去當行政人員,你去不去?!
在我們高校目前跑去行政崗的人可多了,很多博士生都跑去行政崗了。因為我們學校的行政崗,拿的不比我們科研崗少,而且沒壓力基本穩(wěn)定跟公務員差不多。
幾年前,高校系統(tǒng)內部曾經(jīng)做過一次改革,目的是精簡人員,提高科研成果的產出和質量,讓行政部門更好的為科研服務。 但是這次改革最大的改變是將末位淘汰引入科研崗,定期對科研人員的成果和項目基金進行考核,不達標的人被淘汰。 也正是從這次改革之后,“非升即走”正式在國內高校普及。 然而改革的結果并沒有沿著預期的方向發(fā)展。
引入了末位淘汰機制,大大增加了科研人員的壓力,過去科研人員可以維持一個相對平和的心態(tài),坐冷板凳瞄準一些需要耗時耗力,但是有一定突破的研究方向。 而“考核壓力”讓科研人員時刻處在高度焦慮的心態(tài)下只能選擇發(fā)表“短平快”的成果來灌水解決問題。 為了保住教職,青教們被迫依附于一些大課題組的大老板成為羽翼,學閥和站隊變得更嚴重了,這本該是極力遏制的現(xiàn)象。
其次,和科研教職工相比,高校的行政崗繼續(xù)維持了“永久聘用”的情況,基本可以干到退休。 高校的行政崗待遇前途和普通科研人員差異不大,甚至還要略好一些。而且和壓力山大不分晝夜的科研人員相比,早九晚五、工作節(jié)奏慢、有寒暑假的行政崗要幸福很多。 此消彼長之下,大量本應從事科研工作的博士,不去競聘科研教職的崗位,反而爭相選擇高校的行政崗,甚至直接一步到位,選擇中小學事業(yè)編、定向選調和人才引進的路線。 這個趨勢前兩三年最為火爆,“名校碩博入職杭州街道辦”、“大學副教授轉任街道辦副主任”、“北大博士考城管”的新聞就是那時候爆出來的。
歸根結底主要是之前學校改革的方向和政策是由行政崗和行政崗位的領導制訂的,就不可能真正是為了服務科研和出成果的小年輕們的。
標簽:
- 01 智能公交、無人售賣車 首批7款智能網(wǎng)聯(lián)汽車在科學城“開跑”
- 02 2023年下半年征兵報名今天結束 體檢工作陸續(xù)展開
- 03 俄方說擊毀和電子壓制13架烏克蘭無人機
- 04 A股收評:指數(shù)集體翻紅,成交額跌破7000億,燃氣股全天活躍,券商股拉升
- 05 我今年51歲,手頭有150萬的存款,未來應該做點什么?
- 06 美國汽車是時候該“減肥”了
- 07 大熊貓“春生”“香果”抵達杭州動物園 目前狀態(tài)良好
- 08 百瑞贏午評:沖高回落!市場底在哪里?
- 09 中國跌出泰國最大客源地 原因何在?
- 010 中水漁業(yè):截止2023年7月31日股東人數(shù)為25066

